十图图说|2018

开始是一种结束,结束是一种开始。2018,信任与失信曾交织登场,模式与偏好不断涌现。

开场

img_6943

元旦前后,通宵和团队伙伴赶出了五期写作课的结业作品《木兰星》,创造了隐喻:作品不是孩子。收获心灵的第一次解放——守卫自由,还有珍贵的友谊:你重新解读「信任」。

实际上,这一年里,Mandy挤着时间,数次赶来上海看你,而仅有两次赴杭,你却总与她错过;错过的,还有许久不曾再细看过的西湖。

67045874-ecde-4f62-ab74-8cb2845fcb4b-15906-00000dc67a6ba58d_tmp

雪莹来沪参加音乐会,伙伴们在虹桥匆忙小聚,留下了合影。伴着火锅袅袅升起的热气,你拍着她的肩膀说,先大胆做吧,做个最小原型。这话的启发得自于书虫部落阅读《设计冲刺》的活动。而这一年,你和她都曾一次次磨炼这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

而当满载疲惫,回到故乡,你才知道「失信」与「背叛」早先一步到了,这对于木兰星来说,真的是最讽刺的故事:一旦成为妻子、成为母亲,自以为可依靠的女儿身份,碎成一地。

2月17日,带着小童返沪,开启了另一段「沉默」与「拒绝」的抗议。

image

年初四,在王红姐姐家包饺子,打浦路听Jacky讲金融战争。书虫团队的伙伴们,一次次包容着小童的难以自抑的喧闹,也安抚了你疲惫的心。

探索与提问

读书吧,Life often sucks,书却总能给你安慰。

《细雪》、《硅谷钢铁侠》、《大众经济学》(牛津通识读本)、《达洛维夫人》、《商业模式全史》、《量子理论》(牛津通识读本)……主题既来自开智社群,也来自书虫部落。

也尝试用金钱去换时间,携子奔波于生活与志趣,希望小童能适应这样的生活,或者,他能一夜之间成人。

带小童参加书声,对他来说,坐一整天是挑战。对你来说,快速地出现场报道,也是。当重新拿起笔,想要认真对待写这件事时,「品味」是第一要求,速度并不是。当然,你也知道,这是一个「技能水平」的问题。哦,还有知识储备。书,还是读的少了。

4月16日,书虫部落辩书会,主题是女性权利。丁布在群里笑问:Aliss你是不是要亮剑?你没有回答,你并不期待一个血流成河的战场。何况,世界并不是是非对错、黑白泾渭分明,提供任何一个答案都是不负责任的。辩论并非为求果,给人以启发、求真探索的兴趣,若再多少能给人坚持正义的勇气,已是极致了吧。

0723e9d1-18f9-4dff-a46b-edf7600531ac-18359-00000ecbcd86cdcb_tmp

4月21日,首场苏州书声,借着「书呆子改变世界」的主题,你三谈皮克斯。不过这次,你有了更多的素材:Paul·Graham的《黑客与画家》,喜欢收集书呆子的埃隆·马斯克。这世界上,聪明人太多,有趣的傻子太少,不是么?你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认同何种价值观,会爱上什么样的人,仍是探索中的问题。

5月,开智学堂的信息分析课一期开课,你又当了队长。和伙伴们互动,特别是珠三角队长浩涛,不仅挽救了你持续掉坑的作业,也让你重拾希望:这世界上并不缺少快速学习、懂得反思的优秀男性。Lakeoff在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》里提到,人类使用的语言有隐喻性,凸显一方面的同时,也会隐藏一些信息。当我们的目光一直投注在性别差异,会不会忽视了另外一面或者多面?当然,观察了诸多例子后,更有趣的问题是:为什么人在某些情境,能展现好奇、求知与开放,而在其他情境就固步自封,封闭而盲从了呢?

隐喻与涌现

img_9070

六期认知写作学开课,你成了两门课的队长。

那天,微信群刷刷地————往下掉人头,你居然有点崩溃,甚至想丢掉手机。面对你的困惑,颖姑娘淡淡地回答:被时间推着走。你豁然开悟:这早已是一个信息激流涌动的时代了,过去躲避其后,从未积极应对过,现在是个多么好的机会啊!这种领悟,得亏你经历了四周的信息分析课:信息汪洋中生存,需要学习。

写作课开学典礼,促成了一次独立组织和主持活动的练手。但不孤独无援:星星和阿杰联合设计了活动环节,阿杰成了现场的「临时保姆」,小童玩疯了。

结束后和星星聊天,你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人生隐喻。星星说,要做一名幸福的守护者,而不是悲壮的守护者。守护是出于爱,爱应该是自由而纯粹的。这对你,却是抽象难以理解的隐喻。后来,这成为伙伴们反反复复提起的一个话题:从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,又如何给予「无条件的爱」?人与人之间,是否也存在「无条件的信任?」(注:推荐阅读《无条件养育》)

再后来,两场认知写作学线下聚会,一场信息分析线下聚会,涌现的偏好与模式,惊到了你自己。这难道就是「可能的自我」吗?从《转行》推荐序中,知道这个理论及其提出者Razel R. Markus,过去了一年;距离丁布意味深长地说,「等你能点燃别人,你就知道什么叫真的爽」,也已经过去了两年。费曼在《别逗了,费曼先生》里,提到自己花了很多时间,研究蚂蚁的习性,解答他自己的疑惑。求解问题,很多时候更是「耐心」的问题。

信息分析一期结业,和伙伴青竹完成作品:「谁是埃隆·马斯克」,你发现八卦之喜,工具于智识的启发;你所在的「第十三舰队」意外挤进了最强输出的前三。表白墙上的名字,让你再一次体会到年初的感觉:「信任」。

而紧跟着的「失信」事件,主角却是你自己。

六月友聚,和阿杰打赌,写彼此最不擅长的故事。故事没有写出来,憋出了书虫部落第十二期故事工场的推文。跬步积聚的自信与兴奋,可能让你昏了头:表现出了能力,却没有宣明自己的责任; 出于自尊,更没有道出真正的窘境:工作日的活动,你必须先赶回托班接上孩子,再赶往现场。除非请假,你是不可能提前到场的; 你也有一丝心安理得,还有其他伙伴在。而缺乏预先沟通而导致的不同期待,造成了事实上的「失信」。

但严格来说,这仍然是可以避免的一次事件,你不愿意多做解释,也无意对自己再苛刻。但这又一次提醒你,在当前的环境下,问题是无法回避的:一个由基因绑定的母亲身份,究竟出自你的选择,还是无奈接受?

image

年后在公交车上,你曾偷偷拍下照片,还写了卡片:

那孩子醒了,在哭声中扭动着,年轻而疲惫的母亲皱着眉头,不情愿地抬起头。她的眼睛很大很漂亮,那个孩子也一样。这个妈妈看起来,也不过是个大孩子样。

后座的一个男人也从睡梦中惊醒。刚开始,我以为他可能是孩子的父亲,有些生气。孩子的哭声似乎对他无任何影响,也没有与年轻母亲的对话发生。过了一站之后,他起身下车了。

在几个月后的聚会上,聪慧的朋友,看出了你的窘态,给出了善意的提醒。你开始另一场迟迟不愿面对的谈判。向前迈步,你必须得有属于自己的「自由时间」。

上海沙龙

七月里,阳志平老师来上海举办线下沙龙。阴差阳错地,一个人揽下了场地租借、活动撰文、约请分享嘉宾、报名收费等等前期组织工作。现场那天,如果不是有星星、阿杰,从外地赶来的李洁、丹萌。漏了很多考虑的你,或许就真的就趴下了……

自由与信任

六月底,小童幼儿园毕业了,他的一个时代结束了。而你像鸵鸟一样头埋在沙子里的日子,也剩下不多了。

九月,你离职了。这个举动虽非冲动之举,也非准备周全。只是你实在无法忍受:一个割裂的、互相撕扯的自我。

img_7338

图中的「日月神教」,是一次书虫读书会上的戏谑。实际上,当真的下定决心舍弃之后,那些想不明白的问题也变得清楚了:信息与信任。

你还没有自信,能在「日教」的情景下去创造,虽然有些「人」已经涌现。而重要的是,你所想要的创造,并非组织所认同。跃跃欲试结网的冲动,最终还是被自己压下来。是对是错,还交给时间去裁决吧。

00同学的《2018,致自由与迷失》,解开你心中诸多还未厘清的谜团。不过相对走的更远的她,你对细节也还只有朦朦胧胧的感觉。

切断某个困扰自由的枷锁,并不能马上就能获得自由。就像你自己这一年曾深切体会的那样:生活是由于张力而随时间向前滚动的。抽掉一个力,首先是失衡与混乱,只是你没有再像过去那样,惊慌失措。

核心困境依然存在,在自己全力以赴想要成就什么的时刻,总会再跳出来,是那持久不断的、恼人的、咬噬人心的「咔嚓、咔嚓、咔嚓……」。而自由是生活方式,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。

img_9768

「我热爱的是自由啊」,写作课结业时,丹萌和你苦挖多日,阿炳终于吐露心声。那是当时BP群组里所有人的向往吧,虽然不同的人,承载自由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。就连当时微薇亮的BP组(翡翠剧场),也隐隐透出这样的渴望。

你也更确信,只有打破束缚思想和行动的习惯模式,才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,而这一步,向别人说或者展示清楚,可以成为一种测试。这也大概是开智学堂课程设计的独特魅力吧?

BP,解锁你的灵魂。

国庆杭州一日,六个小时的阅读心得交流,归程充满奇妙的满足与充实;信息分析课上,教练团的点拨与互相激发,是智识创造的愉悦;读书会与线下聚会,不同行业背景的思考与碰撞,是混沌中的「灵光一现」。你也愈发确信:开放与信息,是自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而信息与开放,往往来自有效反馈。

可真正的自由还很遥远,行动还要接受时间的长久考验。那临近年底的不稳定情绪,或许就是一部分;关于母亲的隐喻,厘清还待时日。二零一八年终归会谢幕,二零一九早已登场。

img_1858

是年的最后一天,欢聚散场。一群人走在清冷的街头,心怀感触:珍惜那些能给你反馈的朋友吧。耳边收获一句温暖邀约:「希望你也成为这样的朋友。」

二零一八,终究是幸运的。以「信任」开始,以「信任」结束。

Changelog

  1. 20190126 初稿,约6hrs
  2. 20190129 删减并调整组块,19:30-22:20
  3. 20190209 终稿
  4. 20190210 增添细节
这是我的原创文章,如果觉得不错,打个赏呗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