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读笔记|英文分级绘本中的浅语

s29414560

国内儿童文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方卫平老师编撰了一套「台湾儿童文学理论书系」,偶然购入其中一本——林良老先生的个人文集《浅语的艺术》。读起来,仿佛回到了高中时读台湾作家刘墉的文字。大约因二人都长期生活在台湾,散文笔触颇相似,但记忆时常会出错,倒不如说是怀念少年时光。再说,提笔的理由,也不是为了比较两位作者,而是想聊聊陪孩子共读英语时,看到的「浅语」现象。

「浅语」一词,最先出自林老文集中的《儿童文学是“浅语的艺术”》。林老先生在文中将文学创作分为两个部分:文字修养和文学技巧。给成人和儿童看的书,文学技巧无甚不同,但文字修养确实大大不同。想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,就应该掌握某种文字修养。而文字修养,指的是「能够熟练运用某种性质的语言」,比如用白话文写作或者用文言文写作。而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字修养,就是使用儿童所熟悉的真实语言来写作。

什么是儿童所熟悉的真实语言?即儿童生活中会使用的的现代语言。

儿子学前未做过系统的英语启蒙。在家上网课时候,听朋友推荐,老母亲买了几本祖国版RAZ(官网地址:https://www.raz-kids.com/ ),从第一套(AA)开始,每晚陪读。

v2-90b61db7a4730543f9c3fb88b710b9d5_1440w 这套丛书的设计,大约是从三岁开始,父母陪孩子读起,全套读下来能读到小学毕业(当然如果全购入纸质版,银子也需一大把)。第一套的设计思路类似国内的看图识字:一张图片,配上指称的名词短语、短语式的短句或者符合主谓结构的句子。

比如《Go,Go,Go》中:

The dogs go.

The pigs go.

The birds go. ……

这种句子,如果放在成年人日常对话中,显得非常怪异,但却符合了林老先生所说的「浅语」:

儿童所使用的,是普通话里跟儿童生活有关的部分,用成人的眼光来看,也就是普通话里比较浅易的部分。换一句话说,儿童所使用的是「浅语」。

英文环境下,语种虽然不同,但为儿童而写的思路是一样的。那就应该使用英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会使用的现代语言,使用英语语言中比较浅显的部分。 低幼龄孩子的语言就是用词简单,句式短小,达意即可。

陪读时候,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——儿子看到豹子图片下面,郝然写着「Big Cat」,非常不满:这明明是豹子,怎么能叫大猫呢?

三四岁的孩子,看到豹子,自然会跟生活中最熟悉的生物——猫,联系起来。而对于一个已经八岁,曾反复翻阅《大英儿童百科》,又爱拿专业词汇炫技的儿童来说,Big Cat就过于了。实际上在第三套(B)《What has these spots》里,再出现豹子图片的时候,指称的名词已经变成cheetah。

在后续的《作者的语言与个性》一文中,林老先生也给出一个具体例子,再次指出儿童文学作家的语言修养应该什么样:

一个够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家,不在作品里写「经济困难」或「情绪低落」。他要懂得运用「家里没有钱」、「没有饭吃」、「懒得说话」,「一肚子不高兴」这样的语言来写作。

不仅如此,儿童文学作家使用的语言,还必须是现代语言。他就不能用「今有一人,入人园圃,窃其桃李,众闻则非之,上为政者得则罚之」这样的句子来写作。

语言是具有时代性的,虽然近来推崇传统中华文化,孩童启蒙教育中增加了不少古文与诗歌文本的熏陶。但是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,在写给孩子的书中,大量使用文言文,还是不合适的。

不仅如此,语言随时间的变化,短短几十年就会发生变化。前一阵看到微博上吐槽国内某地区所使用的小学教材,图片上有这么个情境:一个小朋友去看病,医生问:

What’s wrong with you?

What’s the matter with you?

相信很多成人脑海里立马蹦出熟悉的美剧腔调:What is the matter with you?!那绝对不是一句语气平淡及关切的问句。

但在英美国家中,孩子们在真实生活场景中会听到的是:

what‘s wrong?(升调)

What’s the matter?(升调)

What is up?

What brought you here today?

……

教材隔几年需要重新编纂,否则就跟不上语言的这种演变。

最后一个例子,是偶然翻到一篇公众号文章,介绍给孩子阅读的绘本。做例子的那本书里讲了两只宠物小狗相遇,聊了他们和自己的小主人的生活,使用了大量的:

My owner plays with me

My owner takes me to……

乍一看还没觉得怪,而点开文章中的一段奶声奶气的音频,就觉得不对劲儿了。原来,市面上确实是存在一些编纂有问题的绘本读物。

以RAZ、海尼曼这种原版的分级读物为例,谈及宠物,要么是从宠物的视角叙述,要么就是从宠物作为家庭成员或者朋友的角度,由孩子的口气讲述。很少会使用「主人」这种词汇。这个词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占有关系,不符合英美国家的思维习惯,更不是英美国家的儿童在与宠物相处时,会经常接触的语言。 截屏2020-07-27 下午4 55 12 这里可以拿BBC出品的一套多语种教育动画片《Muzzy》做个对照。在下半部的故事中,坏蛋Corvax支使小跟班Timble干活,自己啥也不干。Timble问他:为什么活都是自己做,而他啥也不用做。Corvax的回答是:

Because I am important.

但从语境上说,Corvax自恃聪明,一心想要成为Gondoland的国王,是把愚蠢的Timble当成仆人和侍从看的,他实际用主人的口气命令Timble,但对智商有限的Timble解释时,也用了「浅语」:important。

当然,我们的儿童并不愚蠢,只是受年龄所限,他们所能理解的抽象词汇有限,无法理解复杂长难句。在向他们传递信息的时候,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借鉴这种「浅语的艺术」。

changgelog

1.2020-07-27 18min 2.2020-07-27 29min 3.2020-07-27 19min 4.2020-07-27 修改 63min 5.2020-07-27 add pictures 30min

这是我的原创文章,如果觉得不错,打个赏呗~